发布时间:2025-06-24 点此:6次
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加强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,帮助少年儿童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是少先队组织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的基础。
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,共青团临洮县委、临洮县少工委携手临洮县教育局、临洮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成立定西市首家“红领巾电视台”和“红领巾记者站”,引导少先队员积极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开展实践,为少先队校外实践品牌建设注入“强心针”,交出了构建县域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先行先试的“临洮答卷”。
2023年11月9日,临洮县“红领巾电视台”及首个“红领巾记者站(第一实验小学站)”在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正式挂牌。
“红领巾电视台”的成立既是临洮县少工委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,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举措,红领巾记者站也逐渐成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纽带,成为带领临洮少先队员了解家乡、接触社会、增长见识、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。自成立以来,小记者们的身影活跃在临洮大型时政、文化、体育活动的采访一线,他们积极参与报道县级赛事、大型会议、少先队主题活动,累计参与报道场次超过150余次,形成了包括“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竞赛”“小记者跑少代会”“临洮县红领巾小提案”“临洮县少先队花式迎新年”“临洮县中小学生合唱比赛”等在内的专题报道30余篇,采访视频在网络上获得近14万人次的围观。
截止目前,全县已在椒山小学、金泽小学、第二实验小学、第三实验小学等多所城区小学建成“红领巾记者站”5个,“红领巾记者站”工作机制在不断实践中趋于完善。
为确保“红领巾电视台”、“红领巾记者站”的规范性运行和持续性发展,共青团临洮县委、临洮县少工委积极对接县融媒体中心,总结试点经验,挖掘非遗传承、红色教育基地等素材,探索可推广、可复制的记者站组织架构和运行细则。探索制定临洮县“红领巾记者站”运行规范、“红领巾小记者”守则,设计制作“红领巾小记者证”“红领巾小记者”马甲,进一步提高红领巾小记者的辨识度,增强小记者的归属感和自豪感。同时,团县委还积极对接县融媒体中心等社会资源,邀请专业主持人、记者通过“培训+实践”的形式,对小记者进行写作、主持、采访、配音等方面的专业培训,进一步提升小记者综合素质。带领小记者们参观新闻演播室、广播部等,近距离体验媒体融合的魅力,深入了解了电视节目和新闻媒体的制作流程和幕后工作,主动对接各实践活动、新媒体等资源,在“新临洮”APP开辟“红领巾电视台”专栏,进一步畅通小记者发声渠道。
从试点开始“小记者,能行吗?”的疑虑,到现在“临洮少年,真攒劲!”的肯定,经过近两年的打磨,“红领巾记者站”逐渐成了临洮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建设中的“敞亮品牌”,“红领巾电视台”也成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高地。
今年以来,为充分发挥“红领巾电视台”品牌效应,团县委依托记者站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,如争做小小追梦人、争做节约小标兵、争做劳动小能手等,引导少先队员始终听党话、跟党走,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发展做贡献。同时积极探索“思政+社会”的育人模式,组织少先队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、历史文化遗址等,通过“沉浸式”教学、“零距离”学习、“情景式”带入,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相融入,让他们在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、历练成长。
下一步,共青团临洮县委、临洮县少工委将持续坚持组织教育、自主教育、实践教育相统一,充分发挥“红领巾电视台”的作用,不断深化建设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,把“红领巾记者站”从“播新闻”的活动载体升级为“育新人”的社会化平台,让其成为县少先队社会化实践高质量发展的“破题之匙”,让星星火炬闪耀时代光芒,真正培养出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新时代接班人。(人民日报记者 宋朝军 李越)
相关推荐